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四虎小说_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_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十一屆四次]關于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力度夯實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根基的建議

2024-02-07 16:12:52 文章來源: 陽春市政協辦
字體: 【    】

  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地力的關鍵所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根基。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形勢和目標要求仍然有較大差距。

  一、基本情況

  我市是農業大縣(市),耕地總面積66.84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63.16萬畝。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根據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積極調整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思路,把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水利灌溉工程建設工作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1年以來,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進一步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共投入資金 10.88 多億元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61個,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75.46 萬畝(含復建面積)。同時,累計投入資金2.7億元,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56宗、灌區改造工程23宗、西山陂灌區節水改造項目1宗、農田水利示范鎮項目1宗等,改善全市水田面積27萬畝。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全面改善了項目區內農田道路、護岸(擋土墻)、橋涵、機耕路、人行道等農田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渠相連”的田間建設目標,推動糧食畝均產能增加10%-20%,全市每年增加糧食產量約3萬噸,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條件,持續筑牢了全市糧食安全保障。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比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仍存在差距。

  (一)投入不足,建設與新標準存在差距。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少(2014年畝均投入1200元到1500元,到2021年畝均2300元),且由于我市屬于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本較高,在2022年前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時,只能“看菜吃飯”,降低標準,著重抓排灌渠和機耕路建設,與國家對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總體要求存在較大差距。2023年,省下達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萬畝,其中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0.3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建設項目0.7萬畝,投入資金約3000萬元,達到畝均投資達3000元的標準,但以這樣標準實施建設處于剛起步階段。

  (二)設計顧此失彼,建設存在不少短板弱項。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多部門、多渠道建設,按照部門職能分工,灌區水源工程和主干渠道歸口水利部門,田間(田塊)農田水利由農業農村局負責,土地規劃由自然資源局負責,因未能做到統籌兼顧,導致項目規劃不夠統一,建設設計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規劃不切實際,出現高中低區建設脫節,有的低中區建好了但臨近主干渠的高區尚未建設,導致高標準農田灌渠出現引水瓶頸甚至無法引水。二是高標準農田灌渠走勢不合理,有就易避難的現象導致出現邊角死角較多。三是灌渠分布不夠合理,存在小渠過多大渠不足的現象,缺乏使用的靈活性。四是高標農田機耕路規劃不合理,且相當部分路況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五是部分灌渠和排渠的設計也不夠科學合理,該大的不大該低的不低,導致排灌功效不理想。六是灌排渠的水利設施及機械化耕作通道還有待完善。此外,還有斷頭路、斷頭渠以及灌渠兩邊的填土平整等遺留問題。

  (三)管護不夠到位,作用發揮缺乏可持續性。一直以來,由于管護主體責任不夠明確,機制不夠完善,相當部分項目工程重建設、輕管理,且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期管護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管護資金欠缺(僅依靠32元/畝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補助金作為管護資金),導致許多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后,處于無人管理狀態。根據抽樣調研,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管理方面問題主要表現有:一是管護責任不到位,導致平時的清淤清雜清違無人管。二是耕作機械損壞時無人管。三是自然災害損壞時無人管。四是村級沒有任何管護資金,使小修小補及日常的基本維護工作無法開展。

  (四)社會認知不夠,村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積極性有待提高。建設“一頭熱”,對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宣傳力度不足,只建不宣,全社會對高標準農田的認識不足,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管護的熱情不高,難以形成長效的全民共建共管共享氛圍。

  三、意見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國務院總理李強對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們要搶抓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標準農田的新要求新機遇,下大功夫統籌謀劃好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

  一是搶抓機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升級改造。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則提出了“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的新要求。這說明,從2021年到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年三大步,實現了從“加強”到“持續推進”,再到“提高投入標準” 的有序推進。我們要搶抓國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的機遇,創新投入機制,加大統籌資金投入,用足用好土地出讓收益、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專項債券等,同時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入,提高畝均資金投資標準(爭取畝均投資3000元以上),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讓全市60多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由“糧田”變為“良田”。要分類施策,一方面,對未建成的要按照規范化進行建設,避免“貪大求多”,綜合考慮糧食供給保障能力、耕地增產壓力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等指標,穩步推進。另一方面,對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議市政府成立專門調研組,梳理出存在的問題類別和田畝數量,借助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提升改造,確保建一塊、成一塊、管好一塊,并長期發揮效益。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優化規劃設計方案。農業農村、水利、國土資源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在實施項目規劃設計時,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與耕地質量、水利設施、農業機械化等提升相結合,優化高標準農田布局,使設計、建設滿足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等七方面要求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求。同時,要加快推進全市“五大灌區”改造工程,統籌規劃好田間主支渠連通灌區,做好高標準農田水源頭文章。

  三是健全管護機制,保障高標準農田可持續發展。農田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在精管細護上提實效。要加強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建前、建中、建后的監管。從規劃、設計、建設、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建設有質量、投入使用有實效。制定完善建后管護制度,明確管護主體,壓實管護責任。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原則,建立健全以“市政府主導、鎮(街道)負總責、村為主體”的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功能,構建合作社、專業管護人員、專業合作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管護體系,有效落實管護責任;將管護范圍、管護責任列入項目實施方案,可結合“田長制”管理模式在每個自然村設置兼職管水員,落實好管水和巡查責任。要加大投入落實管護工作資金。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同時用好各村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補助金”,建議市政府每年統籌涉農資金1000萬元以上用于高標準農田的管護。通過財政支持一點,群眾自籌一點,解決管護資金,形成長效機制。可探索引入保險機制、購買第三方服務、委托專業化機構等市場化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管護機制。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高標準農田管理規范化水平。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要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利用新聞媒體和各種輿論工具進行廣泛深入民心的宣傳,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加大打擊力度。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用“長牙齒”措施保護耕地。分級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整合監管執法力量,形成合力,嚴厲打擊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不斷提高高標準農田管理工作規范化法制化水平。


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