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2月20日掛牌成立以來,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推動“大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救援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織牢織密城市“安全網”,當好人民群眾“守夜人”。近日,在省應急管理廳、省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2020年度尋找“最美應急人”主題宣傳活動中,陽春市應急管理局榮獲廣東省十大“最美應急集體”稱號。
一、整合資源,推動“大應急”體系建設
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充分整合資源,加強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完善應急指揮業務端一體化平臺。通過平臺可實時接收上級通知、互聯網監測等各類信息,實現所有信息“一口歸集”。通過視頻調度系統、值班值守系統,可直接連線陽春市17個鎮(街道),確保即時響應、聯動指揮。“運用技術力量整合資源,有助于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圍繞“大應急”體系建設,陽春市應急管理局科學整合三防、氣象等資源,建立健全監控、預測和預警信息共享機制,精準發布區域暴雨等預警信息,完善各類監控站點預警設備。全面實施市、鎮(街道)兩級安全生產委員會“雙主任”制度,建立健全應急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機制,推廣應用應急管理值班值守系統和應急“一鍵通”。加強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逐一建立臺賬、制定責任清單,嚴格落實“清零制度”。
2019年以來,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共發布預報預警信息3.4萬條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3485家,發現安全隱患11982項,發出《責令整改指令書》1448份。
二、發揮合力,重塑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陽春市應急管理局與武警部隊、消防救援等單位建立了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整合各類救援力量,形成以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社會力量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體系,現有消防救援大隊、森林消防專業隊、神鷹救援陽春大隊等救援隊39支共1160人。
2019年12月5日,佛山市高明區凌云山發生森林火災,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向陽春市應急管理局下達了增援命令。56歲的火災防治管理股股長嚴日強帶領救援隊伍,疾馳180多公里抵達火場。山火現場山高林密,地形環境復雜,植被以馬尾松為主,易燃難滅。夜色中,救援隊伍兵分兩路,做好山頭火線的攔截,全力控制火勢蔓延。凌云山火勢稍緩,潭水鎮高堯村突發森林火災,救援人員來不及休息,迅速轉移戰場,阻燃服的汗水還未干透,又投入到新一輪戰斗中。公安、武警、醫療急救等救援力量先后抵達,鏖戰17小時成功撲滅山火,保障了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19年以來,陽春市應急管理局成功處置森林火情66宗、突發事件22宗,疫情期間為檢查點和醫學隔離點提供了價值約30.48萬元的救援保障物資。
三、力量下沉,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2020年6月,一輛運載液化天然氣的槽罐車行駛至汕湛高速陽春八甲段,與大貨車發生追尾導致起火。八甲鎮消防隊迅速抵達現場,冒著爆炸的危險,使用高壓水槍進行滅火,火勢被完全控制后,繼續向槽罐車噴水,降低罐體溫度及泄漏天然氣的濃度,直至天然氣運輸車輛抵達現場將液體天然氣安全轉移。事故中,八甲鎮消防隊展現了基層應急力量和應急擔當。
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全面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落實“市領導聯系鎮、鎮領導聯系村、村干部聯系戶”責任制度,嚴格執行特殊群體臨災轉移“四個一”機制,做好轉移群眾安置服務工作。同時,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與水務、氣象部門聯合,通過銅鑼、手搖報警器等方式將預警信息傳遞給群眾。2019年以來,該局及時轉移遇險群眾5000多人次,陽春市已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0個。
今后,陽春市應急管理局將著眼‘全災種、大應急’,統籌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地質災害防治及消防救援等應急資源整合力度,提高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通過健全應急管理和保障體系,完善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市應急管理局:榮獲廣東省“最美應急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