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治理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市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
全力建設一支作風過硬、意志堅強、能打硬仗的應急管理隊伍。市應急管理部門切實加強政治建設,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學習,著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大家凝心聚力,奮發作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主動把工作責任扛起來,對重點任務、難點工作主動作為、靠前指揮、以上率下。全體干部職工切實履職盡責,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互幫助、作奉獻,全力打造一支“對黨忠誠、業務精湛、紀律嚴明、竭誠為民”的應急管理鐵軍。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強化安全監管,做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者”。市應急管理部門認真落實黨政領導班子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實施市、鎮(街道)兩級安全生產委員會“雙主任”制度,讓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更加完善。切實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持續推進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大型群眾性活動、旅行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對排查出的各類風險隱患逐一建立臺賬,逐項制定“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嚴格落實一般隱患“清零制度”。2019年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3012家,發現安全隱患10852項,發出《責令整改指令書》1073份,責令其限期整改完善。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責任追究,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2019年以來立案查處了51宗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經濟處罰138.77萬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近年來全市未發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責任事故。
推進工作方式創新,落實責任,全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市應急管理部門建立健全應急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機制,實行分管領導和股長帶班制度。科學整合三防、氣象等資源,建立健全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共享機制,精準發布區域暴雨等預警信息,做到早準備、早預警、早行動。2019年以來共發布預報預警信息3.4萬條次,及時有效轉移遇險群眾5000多人次,預警減災工作多次受到國家防總及省好評。全面推進基層應急管理(三防)規范化建設。全市17個鎮(街道)從明確工作機構、壓實責任體系、健全預案制度、落實物資儲備、加強隊伍建設等進行應急(三防)規范化建設,確保全市應急(三防)指揮高效順暢。全面落實救災應急救助、倒房重建、冬春救助3大任務,災害重建工作有序推進。2019年全市因災“全倒戶”36戶已全部竣工,因災“嚴損戶”31戶已全部修復,并實施“衣被救助”工程,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成功創建了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0個,實現每個鎮(街道)至少有1個村(社區)成功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的目標。森林防滅火工作成效明顯,做到早謀劃、強宣傳、重細節、抓落實,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嚴防死守。2019年清明節至國慶節期間,全市森林零火情,并成功參與處置2019年12月5日高明區凌云山重大森林火災,受到省應急管理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今年以來,全市成功處置森林防滅火33宗,實現人員零傷亡,最大限度減少了人民群眾財產損失。
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大大提高。制定完善了《陽春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總體預案》,指導全市17個鎮(街道)、市直有關單位、企業編制完善了應急預案140多個,全市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實現市、鎮(街道)、部門、企業、村(社區)的全覆蓋。建立與氣象、水文等部門信息共享和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與市武警部隊、市消防救援大隊等單位建立了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全市已形成了以公安、武警、人武部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骨干的突擊力量,醫療急救、森林防火、道路交通等專業救援隊伍成為基本力量,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應急志愿者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全市現有市消防救援大隊、民兵輕舟分隊、森林消防專業隊、神鷹救援陽春大隊等救援隊39支共1160人。應急救援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2019年以來全市舉辦了山洪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森林火災撲救聯合演練和軍地聯合抗洪搶險綜合演練等多次大型應急演練,大大提升了全市應急救援能力。成功處置了“6·20”汕湛高速公路陽春八甲鎮段天然氣槽罐車追尾著火等突發事件22宗,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全市卓有成效推進應急管理工作